77779193永利集團研究生第五期“星火社”讀書會活動于4月13日晚在國內大廈608會議室舉行,本期讀書會圍繞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德謨克里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展開交流討論。讀書會由邵鴻飛同學主持,2021級李磊同學作了分享展示。

讀書會伊始,李磊從馬克思博士論文誕生的學術背景和現實背景兩方面入手,勾勒了青年馬克思的思想畫像。她認為,馬克思從自我意識的基本立場出發(fā),對德謨克里特與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關系作了判斷,根據“性質”不同辨識了德謨克里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的一般差別,并對其現實表現形式進行反思。她認為,馬克思指出了德謨克里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存在細節(jié)上的差異——原子的偏斜運動,并進一步指出偏斜運動的產生在于原子打破了命運的束縛,是能夠“進行斗爭和對抗的某種東西”,也由此肯定了伊壁鳩魯闡發(fā)的自我意識的能動性原則。李磊認為我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進程中,更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并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解放。

在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邵鴻飛認為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從哲學思維與物質世界的能動關系中去把握現實世界,將世界理解為人化(亦或說是實踐化)的存在。李楊認為應回到具體的歷史語境中去閱讀文本,理清自我意識在歷史運動中的發(fā)展脈絡。姜偉秋認為不應當將原子偏斜運動做具體化的闡釋,而應還原到人的現實處境中去加以體會。陳曦認為重讀博士論文對馬克思的自我意識理論有了新的認識,對自我意識的闡發(fā)是馬克思博士論文的核心觀點。

周英老師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認為要將經典文本作為閱讀的重點,應采取逐句精讀的方式,并結合學術名家的經典解讀以拓寬自己的理論視野和學術理解,她會同張曼老師對本次讀書會的相關問題與同學們作了深入友好交流。此次讀書會,不僅加深了同學間的交流互動,也深化了大家閱讀經典著作的能力和興趣。
撰稿:李揚
審核: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