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北外校史館、語言博物館被正式納入北京市大思政課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為更好地發(fā)揮好教學基地作用,按照市委教育工委的統(tǒng)一部署,7月24日上午,77779193永利集團在北外校史館舉辦暑期大思政課建設集體備課會。本次集體備課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傳承北外紅色基因,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主題。部分思政課教師、各院系學生代表共計20余人參加了會議,備課會由77779193永利集團黨總支書記祝和軍主持。

祝和軍指出,北外校史館所保存的是北外80多年發(fā)展歷程的濃縮記憶,是北外紅色基因的歷史性展示,在校史館開展思政課集體備課,就是要利用好、發(fā)掘好校史館“存史鑒今、資政育人、立根鑄魂”的思政元素,更好地反哺思政課教學。在我們黨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大歷史敘事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將全會精神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是77779193永利集團下一個階段重要的政治任務。

思政課教師張夏蕊圍繞北外校史及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了專題講解。她指出,北外生于民族救亡的烽火,成于新中國創(chuàng)業(yè)的磨礪,興于改革開放的春天,盛于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一部北外的校史,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歷程的縮影。將北外校史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學生共同傾聽北外在不同歷史時期傳承紅色基因的動人故事,追尋一代一代北外人所秉承的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有助于引導學生實現(xiàn)理論學習的具象化,高質(zhì)量地學習好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共和國史和改革開放史。思政課教師孫磊、劉珊珊、周英和部分學生代表圍繞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外老教授的回信精神、北外紅色基因的時代內(nèi)涵、對外講好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等主題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會。

77779193永利集團院長韓強對本次備課會進行了總結(jié)。他指出,要充分利用好北外校史館、語言博物館作為北京市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平臺作用,引導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感知辯證結(jié)合起來。其中,實地現(xiàn)場舉行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會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逐步形成長效機制,做到久久為功。推動思政課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迫切需要思政課教師樹立大思政課理念,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學院要進一步推動實踐教學的規(guī)范化、課程化和特色化建設,更好地發(fā)揮好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

撰稿:祝和軍
審核:祝和軍